一鸣惊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?
“一鸣惊人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:有才能的人不一定非要在一开始就展露出来,把握时机比过早暴露更为重要,要明白大器晚成这个道理,告诫大家要沉得住气,等有把握再一击命中问题的中心。
“一鸣惊人”原义是一叫就使人震惊,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,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。
成语出处:
楚庄王莅政三年,无令发,无政为也。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:“有鸟正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,不飞不鸣,嘿然无声,此为何名?”王曰:“三年不翅,将以长羽翼;不飞不鸣,将以观民则。虽无飞,飞必冲天;虽无鸣,鸣必惊人。子释之,不谷知之矣。”处半年,乃自听政。所废者十,所起者九,诛人臣五,举处士六,而邦大治。举兵诛齐,败之徐州,胜于河雍,合诸侯于宋,遂霸天下。庄干不为小害善,故有大名;不蚤见示,故有大功。故曰:“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。”——(《韩非子·喻老》)
释义:
楚庄王当政三年,没有发布一项政令,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。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,他在谜语中暗示楚庄王,说:“臣见到过一种鸟,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,三年不展翅,不飞翔,也不鸣叫,沉默无声,这只鸟叫什么名呢?”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,就说:“三年不展翅,是在生长羽翼;不飞翔、不鸣叫,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。这只鸟虽然不飞,一飞必然冲天;虽然不鸣,一鸣必然惊人。你放心吧,我明白你的意思了。”半年以来,楚庄王亲自处理政务,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,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,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,起用了六位隐士当官参政,把楚国治理得很好。出兵攻打齐国,在徐州击败了齐军,在河雍战胜了晋军,在宋国大会诸侯,楚国称霸天下。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,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。不把没意义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张扬,所以有大的功劳。所以说:“有大才干的人成就往往比较晚,而大的声音会让人听不到。”
由此提炼出成语“一鸣惊人”。
拼音:yī míng jīng rén。
近义词:一举成名、一步登天、石破天惊。
反义词:身败名裂、默默无闻、丢人现眼。
成语结构:主谓式。
用法:在句中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曲高和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
“曲高和寡”告诉我们高雅的艺术或思想在初期可能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价值。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对楚王的解释,用来比喻那些高雅的艺术作品或思想在初期可能难以被大众所接受,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价值。
“曲高和寡”最早见于《宋玉对楚王问》这篇古文。宋玉通过讲述一个歌手在郢都唱歌的故事,来说明高雅的文学作品难以被普通人接受。歌手开始唱通俗的《下里巴人》,有几千人跟着唱;接着唱《阳阿》、《薤露》,只有几百人跟着唱;最后唱《阳春白雪》时,只有几十人跟着唱。最后,他唱起用商调、羽调和徵调谱成的曲子时,人们都走开了,只剩下两三个人能听懂,勉强跟着唱。
标签: 一鸣惊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曲高和